免疫醫(yī)學論文翻譯
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機體識別“自我”與“非我”,產生免疫應答,以清除異己抗原或者誘導免疫耐受,從而維持自身內環(huán)境穩(wěn)定。
補體
補體:一組具有酶促反應活性的血清糖蛋白,在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中擔負抗感染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并參與免疫病理反應。
調理作用(Opsonization):補體C3可與抗原結合,促進吞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贵w與中性粒細胞或者巨噬細胞上的Fc受體結合,促進吞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
炎癥反應(Inflammation):炎癥是機體對外界因素刺激的反應,正??汕宄饨缫蜃?,病理情況下可導致機體組織細胞損傷
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Cytokine):是指由機體各種細胞分泌的具有調控細胞生長、分化、調節(jié)免疫功能和生理反應并參與病理反應的小分子蛋白質。
干擾素 (Interferon, IFN):具有干擾病毒感染和復制功能的細胞因子。
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 (Adhesion Molecule, AM):參與細胞與細胞、 細胞與基質間相互結合、相互接觸和結合分子的統(tǒng)稱。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是因此類粘附分子主要街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粘附,使細胞得以附著而形成整體而得名。
淋巴細胞歸巢:是淋巴細胞的定向遷移,包括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和白細胞向炎癥部位遷移。
組織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代表個體特異性的引起排斥反應的同種異型抗原,叫組織相容性抗原,也稱移植抗原。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復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MHC是受遺傳控制的,代表個體特異性的主要組織抗原系統(tǒng),它是參與免疫應答的調控,決定移植物是否相容的基因復合體。
免疫細胞
陽性選擇(positive selection):胸腺皮質,pre-T細胞與胸腺上皮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II復合物以適當親和力結合的DP細胞可以存活,使T細胞獲得了在識別過程中自身MHC限制的能力。
陰性選擇(negative selection):胸腺皮質、皮髓交界處、髓質,T細胞與DC/Mφ表達的自身肽:MHCI/Ⅱ分子發(fā)生高親和力結合的被清除或無能,使T細胞獲得了對自身抗原耐受的能力。
調節(jié)性T細胞(Tr or Treg, T regulatory cell):具有免疫調節(jié)效應的T細胞,細胞表面標志為CD4+CD25+,表達轉錄因子FOXP3,參與免疫應答的負調節(jié)和免疫耐受。
抗原提呈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能夠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信息提呈給T淋巴細胞的一類細胞,在機體的免疫識別、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jié)中起重要作用。
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professional APC ):組成性表達MHC Ⅱ類分子和T細胞活化所需的共同刺激分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顯著的抗原攝取、加工、處理與提呈功能的細胞。
固有免疫
固有/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機體與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外來異物侵襲的能力;是生物體在長期種系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機制。
固有免疫應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體內固有免疫細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識別、結合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后,迅速活化,產生相應生物學效應(清除、殺傷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的過程。
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單核/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固有免疫細胞表面或胞內器室膜上表達的直接識別微生物或衰亡細胞所特有的多糖或其它模式分子的受體。
調理素(opsonin):IgG 、iC3b、 MBP、LBP等可溶性分子能與微生物特異結合,使其更容易被巨噬細胞捕獲、吞噬,這些分子被統(tǒng)稱為調理素。
淋巴細胞歸巢 (lymphocyte homing):是淋巴細胞的定向游動,包括成熟淋巴細胞向外周淋巴器官歸巢,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以及淋巴細胞向炎癥部位(如皮膚,腸道粘膜和關節(jié)滑膜等炎癥部位)遷移。
炎癥細胞(inflammatory cells):啟動、參與炎癥反應的細胞,包括:MC、 Neu、Mo/M?、Lymphocytes。
炎癥介質(inflammatory mediators):由組織細胞或免疫細胞釋放或由血清蛋白降解產生的、能夠觸發(fā)或參與炎癥反應的物質。主要生物學效應包括收縮平滑肌、趨化白細胞和降解細胞間質等。如IL-1 、IL-8,PAF,C5a等。
細胞免疫
適應性免疫應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和B淋巴細胞因對抗原的特異識別而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應細胞,通過其所分泌的抗體或者細胞因子表現(xiàn)出一定生物學效應的過程。
初始T細胞(Naive T cell):未與特異性抗原接觸的成熟T細胞。
免疫突觸(immunological synapse,IS):介導T細胞與APC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結構,包括TCR-pMHC的特異結合及一系列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導致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已擴展到NK細胞、B細胞及其相互作用細胞間的特殊結構。
免疫失能T細胞(Anergy T cell): TCR與MHC-抗原肽結合,在無共刺激信號存在時,喪失了抗原應答和IL-2產生能力的T細胞。
記憶性T細胞(Memory T cell):對特異性抗原有記憶能力、壽命較長的T淋巴細胞。
體液免疫
體液免疫應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外來抗原進入機體后,誘導抗原特異性B細胞活化、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存在于體液中,發(fā)揮重要的免疫效應的過程
TI 抗原:不依賴Th細胞即產生抗體
TD抗原:產生抗體時,依賴Th細胞幫助。
體細胞高頻突變(Somatic hypermutation):生發(fā)中心淋巴母細胞的輕鏈和重鏈V基因發(fā)生的高頻率點突變。
親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在B細胞擴增過程中,由于Ig基因V(D)J的高頻突變,使得宿主體內的抗原特異性抗體與抗原的親和力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增高的現(xiàn)象。
類別轉換/同種型轉換(ClassSwitching/isotype switching):在B淋巴細胞的擴增過程中,其所合成的抗體分子重鏈的恒定區(qū)發(fā)生改變,但V(D)J和輕鏈不變,從而保持抗原特異性不變的現(xiàn)象。
抗體形成細胞(Antibody forming cell,AFC):又稱漿細胞,B細胞分化的終末細胞,胞質內出現(xiàn)大量粗面內質網,合成和分泌大量特異性抗體。sIg減少,不能與Ag反應;不再表達BCR和MHC Ⅱ類分子,失去與Th相互作用的能力。
初次免疫應答(primary response):特定抗原初次刺激機體所引發(fā)的應答。
再次免疫應答(secondary response):初次應答所形成的記憶淋巴細胞再次接觸相同抗原后產生的迅速、高 效、持久的應答。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刺激下,對抗原特異應答的T、B細胞所表現(xiàn)的一種特異性的無應答狀態(tài)。具有抗原特異性,不影響整體功能。免疫系統(tǒng)能夠區(qū)分“自我”與“非我”,對自身抗原耐受,避免發(fā)生自身免疫病。
中樞免疫耐受(Central tolerance):在胚胎期及T、B細胞發(fā)育過程中,遇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免疫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 T、B免疫功能細胞,遇內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產生免疫應答
免疫忽視(immunological ignorance) :抗原濃度太低、或低親和力,不足以活化相應的T及B細胞,給以適量自身抗原刺激、誘導APC活化仍可致免疫正應答
克隆無能(clonal anergy) :在外周耐受中,自身免疫應答細胞缺少第二信號或相關分子而不能充分活化,容易發(fā)生凋亡,Z終被免疫清除。
免疫調節(jié)
免疫調節(jié)( Immune regulation) 免疫系統(tǒng)具有感知自身應答的強度并實施調節(jié)的能力
活化誘導細胞死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Fas啟動的效應細胞的凋亡過程。大量表達FasL的效應性CTL,對于同樣表達Fas的T、B淋巴細胞存在自我殺傷的潛在危險,這是一種活化的T、B細胞同時被清除的一種自殺程序。
超敏反應 (hypersensitivity):指機體受某些抗原刺激時,出現(xiàn)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的異常適應性免疫應答。超敏反應又常被稱為變態(tài)反應(allergy)
自身免疫性疾?。ˋutoimmune Diseases):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成分發(fā)生免疫應答所致的疾病狀態(tài)。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D):免疫系統(tǒng)先天發(fā)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臨床上表現(xiàn)為以感染為主的一組綜合征。
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T、B細胞均出現(xiàn)發(fā)育障礙或缺乏細胞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疾病
移植免疫
移植免疫(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y):將自體或異體的正常細胞、組織或器官置換病變或功能缺損的細胞、組織或器官,以維持和重建機體的生理功能
宿主抗移植物反應(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主要見于實體器官移植,如心臟、腎等的移植,表現(xiàn)為移植物被機體所排斥。
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是指移植物中淋巴細胞(主要T細胞)識別宿主同種異型組織抗原而發(fā)生的一種排斥反應。GVHR多發(fā)生于骨髓移植后,新生兒接受大量輸血后也可發(fā)生??砂l(fā)展為移植物抗宿主?。℅VHD)
腫瘤免疫
腫瘤抗原(Tumor Antigens):指細胞癌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抗原及過度表達的抗原物質的總稱
腫瘤特異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只表達于腫瘤細胞而不表達于正常細胞的腫瘤抗原。
腫瘤相關性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既表達于正 常細胞也表達于腫瘤細胞的抗原,但腫瘤細胞的表達量明顯高于正常細胞的腫瘤抗原。
免疫診斷
免疫診斷(Immune diagnosis):利用免疫學原理進行臨床疾病的診斷或輔助診斷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通過改變機體免疫應答,治療臨床免疫相關疾病的方法
緒論
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機體識別“自我”與“非我”,產生免疫應答,以清除異己抗原或者誘導免疫耐受,從而維持自身內環(huán)境穩(wěn)定。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機體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來侵襲的免疫系統(tǒng),又稱天然免疫
適應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機體后天獲得的免疫力,能特異性識別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統(tǒng),具有記憶性的特點,又稱獲得性免疫
中樞免疫器官 (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細胞發(fā)生、分化、成熟的場所,即執(zhí)行生成免疫細胞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細胞定居和發(fā)揮作用的場所,即成熟免疫細胞在這些部位執(zhí)行應答的功能
抗原
抗原(Antigen):能與T細胞的TCR及B細胞的BCR特異結合,促使其增殖、分化,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并與之結合,進而發(fā)揮效應的物質。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體或TCR特異識別和結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基團,又稱抗原決定簇。
半抗原(Hapten):能夠被TCR或BCR(或抗體分子)識別,但不能獨立誘導免疫應答的物質稱半抗原。
佐劑(Adjuant):預先或與抗原同時注入體內,可增強機體對該抗原的免疫應答或改變免疫應答類型的非特異性免疫增強性物質。
抗體
抗體:是B細胞在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所產生的能與相應抗原特異結合的糖蛋白,是體液免疫的效應分子。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體活性或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殺傷活性的細胞如NK細胞通過其表面表達的Fc受體識別包被于靶抗原上抗體Fc段,直接殺傷靶細胞。
(本文僅供閱讀參考,來源綜合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18148568706刪除。)
免疫醫(yī)學論文翻譯
上一條:疫情病毒檢測報告翻譯 | 下一條:大灣區(qū)翻譯大灣區(qū)有哪些區(qū) |